特殊的发酵工艺
用放线菌或者霉菌进行抗生素生产的发酵周期往往非常长,比如青霉素,红霉素一般要7天以上。很多公司不再局限于正常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 ,而希望采取一些特殊的发酵工艺,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在这里,等补全了,再写成公众号文章1补种子:这种工艺我曾经遇到过,有一次移种后,种子罐还剩下不少的种子液,扔掉了感觉浪费,所以补到体积不足的前期罐中,体积增加2%,最后的放罐结果正常,而且过程参数只是3个小时受到影响,效价没有降低,所以认为种子液没有浪费,补种子的效果没有显著性。
2倒罐:发酵48小时之前发现染菌,全部放罐太可惜,所以放掉30%的料液,重新打入新配制的培养基,消毒后从前期的发酵罐倒过来正常的接种量。虽然最后放罐发酵液颜色很深,但是发酵单位至少在正常范围内。
3主动倒罐:受到倒罐的启发,按照倒罐的思路,对正常的培养基灭好菌后,从前期的发酵罐中倒种过来。发酵单位确实提高了,但是体积少了,总体还是没有大的提高。前期的发酵罐体积的损失如何解决?
4主动倒罐+:解决3中发酵罐体积的损失问题,发酵罐不能不引入新的种子,所以考虑将种子罐中的种子倒入到已经倒出作种子的前期的发酵罐中。这样种子罐的种子补充损失的体积。
这是以前工作期间的瞎搞,虽然产量提高了,只是太累了,坚持不了。 版主辛苦了 补种,如果没有显著增加产量,感觉没有意义,还不如灭活倒掉,增加了风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