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履平沙 发表于 2022-4-20 22:36:19

4种植物油流加工艺

策略 1:匀速流加策略,在不同时间以同一固定速率进行流加,这种方式相对简单,其升级的方式为,与生物量进行绑定,植物油的流回量与生物量的添加方式成正比。由于生物量是定时检测所以植物油的流加也呈梯度变化,与简单的固定速率流加,这种绑定的方式更加合理,但是由于菌体不同生长阶段对油的利用水平不同,所以容易出现植物油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另外可能导致补油量与生物量产生正反馈作用,生物量大,植物油补加量也大,反之则相反,不利于对生物量的控制。 策略 2:与氨水加量进行绑定,由于pH 由氨水调控,氨水充当发酵的氮源,将氨水和植物油进行绑定,可以维持一定的C/N比。但是这种调控会导致两者产生共振,引起系统的失控。策略 3:基于 DO-Stat 法的流加策略,在发酵过程稳定期,搅拌转速和通气状况基本稳定,即OTR稳定,所以DO的变化基本上与菌体活力与代谢相关,进一步的与对营养的代谢一致,DO上升代表着菌体缺少营养,反之亦然,所以溶解氧是一个非常灵敏的参考指标。当然pH也具有这种作用,但是pH没有DO灵敏,所以较少参考。同时发酵工程师也要关注这种方式存在的巨大不足,往往会导致溶解氧低于临界值,也会出现油补加量的大起大落,容易导致系统出现震荡从而对发酵结果不利。其修正方式为,设定补料的上限和下限,只允许植物油加率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其进一步的修正方式是在不同的发酵阶段为其设定不同的上限和下限。 策略 4:依据发酵液中植物油残量指标进行补加,可以防止油的累积,也可以防止过度补油。这种方式存在的不中是油列量检测误差较大,而且操作复杂。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参考生物量的变化,当生物量低于预期时,对补油进行正向激励,但是当生物量高于预期时,应该进行负向激励,而且这种调控应该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否则前期的操作不当,很容易在后期引起较大的不利影响。发酵参数之间具有复杂的耦合性,任何参数的异常都应该考虑其背后的影响,比如某个阶段加氮水的量与预期有较大差别,这就是代谢异常的表现,但是我们又常常被平稳的pH曲线所忽视,氨水是一个耦合型变量,当pH波动超过预期时,无机氮源可能会引起代谢流的变化,进而引起油代谢的异常,比如后期油层厚,菌体量却不生长,实际上也是因为代谢流发生迁移,而导致菌体对油的代谢慢导致。留一个问题,当发现氨水量异常时,应该如何补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种植物油流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