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10|回复: 4

连续循环发酵技术

[复制链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17-3-30 09: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以卢正东发表的《发酵与分离耦合高强度生产L-乳酸的研究》博士论文和于培星发表的《连续循环发酵生产L-乳酸新技术研究》为例,来说明连续循环发酵的应用。本文还给出了培养基优化的一个新方向: 筛选出非粮原料,做到不与人争粮的目的。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潜力的新技术近年来,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发酵过程中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来截留菌体,使发酵罐中的生产菌保持指数增长期的高活性生理状态,获得较高的发酵强度,从而减少单批发酵的时间,成为提高发酵生产率的有效方法。这类膜生物反应器已经在乳酸、乙酸、丁二酸的发酵生产中进行了研究。通过降低发酵液中起始糖浓度,补料发酵技术也应用于解除发酵底物和产物抑制。连续循环发酵被认为是提高发酵体积生产率最有潜力的新技术。卢正东在论文中研究了多轮细胞循环发酵的细胞衰退规律,发现除生物量非线性增长之外,发酵液中活细胞浓度、乳酸产量、体积生产率及糖转化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有先升后降的趋势, 在第8轮,乳酸产量达到最大值157.26g/l,比第1轮单批发酵提高了 12.89%,体积生产率达到8.73g/l/h,是单批发酵的4.1倍。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续循环发酵的基本思路

在保证无菌和培养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将经过一定时间培养的发酵液分别经微滤、超滤膜分离出滤液,而可见的杂质、大分子蛋白及菌体细胞循环回发酵瓶(罐)进行再发酵,期间通过测定返回料液量、菌体量,考察死亡率的等影响因素,然后补加培养基,来控制再发酵的条件,经过这样的循环过程,可以延长发酵时间,减少底物抵制,提高产率。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9: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应用的基本前提1、存在中间产物或终产物抑制现象(见上图4.1),存在乳酸抵制现象。2、对设备密封性和人员技能提出高要求,只有这样无菌环境才可能保证。3、菌种稳定,可以保证长时间的生产活性。4、发酵培养基经过优化,适合于生物不同的循环。5、中间关键指标能够检测,以这些指标可能辅助确定不同的控制参数。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3-30 09: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难点

1、循环次数的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测试发酵过程参数,掌握除了产率外的参数,为确定循环次数,以及每次循环采取的控制参数(工艺)做准备。
2、循环比例的控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细胞或菌体的代谢特性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不同的代谢特性确定最适的循环比例,或者说多大的循环比例下,使用哪种控制方法。
3、无菌的控制
上文中作者进行了15个循环,没有发现染菌情况,其中采取的一个措施是逐渐降低培养温度,即便污染也可以抑制杂菌生长。培养基筛选的方向     作者卢正东除了在连续循环工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外,也从培养基筛选上给了我们一个思路: 筛选出非粮原料,做到不与人争粮的目的,从而降低成本。结果见表3.3和表3.4。敬请关注发酵人公众号结尾
本订阅号以宣传发酵新技术,推广发酵新产品为目的,欢迎大家来发酵人论坛发贴讨论,更欢迎大家写成公众号文章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共同为发酵技术的提高添砖加瓦。这里已经有1200多个发酵伙伴在等您,期待与您交流,期待向您学习!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1 11:33 , Processed in 0.148854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