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37|回复: 3

不同碳源发酵液PH差别很大,前辈有没有遇到过此类问题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2

回帖

144

积分

准☆☆☆

积分
144
QQ
发表于 2007-9-3 2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的是霉菌发酵,在筛选碳源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利用葡萄糖为碳源时,前期PH下降较快,但是发酵后期能缓慢回升;使用蔗糖时,菌体生长缓慢,而且基本不产素,后期发酵液PH偏碱性;使用淀粉为碳源时,前期PH就下降很快,而且PH降的很低,直到发酵结束还没有回升,反而产素水平比葡萄糖还要好,觉得很是奇怪,前辈们有没有遇到过此类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细履平沙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9-5 1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需要对速效C源和长效C源的结构和比例进行调节。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0

回帖

63

积分

准☆☆

积分
63
发表于 2007-9-6 11: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淀粉作为碳源利用应该不会很快水解吧,那PH降很快就有点反常了,不知道菌体对碳源得率两者有什么不同?
还可以测一下淀粉做碳源时的游离葡萄糖浓度,看一看是不是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浓度较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回帖

31

积分

积分
31
发表于 2007-9-7 19: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它涉及到两个方面的生物学知识:一是菌种对速效C源和迟效C源的利用问题,二是菌种的最适生长pH和最适产素pH问题。
   1.一般来说,菌体对葡萄糖都会产生葡萄糖抑制效应,就是葡萄糖浓度超过某一临界浓度时,会抑制菌体的生产,造成菌体异常代谢,产素能力下降;
   2.采用玉米淀粉做C源时,菌体为了利用淀粉做C源,需要自身额外产生足够多的淀粉酶来分解淀粉为可利用C源,这样使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浓度总维持的一定的水平,不至于过量,引起葡萄糖抑制效应;
   3.至于pH为什么下降而同时产素能力提高,我个人理解是菌体为了产生足够多的淀粉酶,自身调控在最适的产淀粉酶的pH范围内,而同时这个pH有在最适的产素pH范围内,所以产素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10 12:30 , Processed in 0.149871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