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jiao 发表于 2011-3-22 21:06:41

主要是原料不稳定,氮源氨基氮含量对我们生产水平影响最大

cynacross 发表于 2011-4-29 09:54:23

人:好的消毒工可以比普通的消毒工高个15-20%
料:如大家说的原料批号、菌种批号的变动。
法:操作是否有变动
环:不同的季节,充分考虑蒸发量。控制好发酵体积

dongfang 发表于 2011-4-29 10:16:10

补充13楼,还有“机”,及设备,生产五要素:人机料法环

liaofei5750 发表于 2011-8-22 11:56:56

发酵生产中的原材料波动比较大,特别是一些有机氮源,如玉米浆、酵母膏等,这些原料一般都不会一次性购买很多,而像这些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又没有一个很规范性的监测指标(一般厂家也不会去做),所以,一般不同批次的原料要做摇瓶试验,每一批的做一下对照,初步确定原料的使用效果如何。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原因,每个人对同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比如说提风量、调PH这些调控,没办法做到操作统一,因为发酵本身就是一个灵活的生产,必须根据情况来进行操作。
这些是个人的一些愚见,还请各位补充!

bomb7758 发表于 2011-12-22 15:09:17

我们一般不先查菌种的。首先查控制条件,一些员工在一个岗位做久了,没什么激情,会偷懒,特别是中零班,工艺控制不到位,然后是查氮源(特别是质量难以控制的,如:玉米浆等)、糖。

发酶 发表于 2012-8-24 12:24:55

回 楼主(008chf) 的帖子

请介绍一下"细胞库管理“菌种,想了解一下,谢

我心飞扬 发表于 2012-10-10 13:13:01

我们是这么做的:菌种换主要原材料如玉米浆等前,先进行试验,揺瓶合格至少三批后,才允许上罐,并且上罐前要通知发酵密切注意;发酵对主要原材料换批、换厂家等,必须通知车间,先上一批试一下;这些都有记录。
如果对应发酵现场大批量的不好,对应的又是同一批菌种,而发酵现场原材料、工艺无异常,肯定是菌种问题。
我们菌种发酵属一个车间,沟通较多。出现问题同时查找,很快就查出了。

seven2925 发表于 2013-10-24 16:19:53

生产中所使用的菌种通常性状都是比较稳定的,我们现在用的种子一般都是有原始种传代扩大的,当达到一定的代数时,由于菌体退化等原因造成生产不正常时,就必须重新有原始种从头再扩大使用,一般都没问题的。

wind_king85 发表于 2018-3-9 14:52:16

回 zhaocheng 的帖子

zhaocheng:你们的生产周期是多久?我现在也是管理菌种和发酵的生产,我们可以做个交流 。
我们是细菌抗生素的生产,发酵培养周期只要2天,也经常生产不稳定,我的经验是细菌生长速度太快,任何操作工 .. (2009-03-17 22:58) images/back.gif

非常赞同你说的“多检测些指标”和“不能都怀疑员工操作”,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对于增加检测项目很反感,连工艺员都反感,你说生产上波动那么大,没有数据你怎么找原因?其二,生产管理不从操作便利以及稳定性上进行改进,员工他的理解有限,根本不可能完好的执行。

andy123mx 发表于 2019-6-15 15:32:12

我们公司原料批号变更时会引起生产波动,我们将容易引起波动的原料列为关键原料,换批前会做小试,然后详细跟踪生产过程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们的生产波动主要原因是什么(补充完整波动查找过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