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次连续效价偏低30%
最近生产上遇到较大的问题,约10多个批次,时间跨度20多天出现效价连续偏低20%以上。罐上表现为发酵初期菌浓上不去,糖耗慢,起步效价低,中间效价跳幅小,最终放罐效价偏低。摇瓶、小罐、大罐都有类似的状况。原材料(主要碳源、氮源)更换厂家后也没有好转,初步怀疑是摇瓶种子过老(设定温度偏高,长得过快),导致罐上种子质量不佳(化测指标不明显,但有变化)而导致,各位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请多多赐教了! 不知道什么品种,即便给你意见也是揣测至少你得说是哪一类的,比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不过看你的描述可能是链霉菌生产抗生素吧
这个问题很可能与天气季节有关系,往往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对抗生素生产影响很大;可以从菌种调控上做一些尝试,当然过程控制的细节也要注意 重点关注种子是否更换批号?原料是否与之前相比更换了厂家或批号?这些是解决问题的较快途径。 这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了杜绝出现问题时无法分析,车间管理水平也应该跟进,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办法:不要同一时间更换2个以上因素,生产好的情况下,原料要有留样。种子也要留样,防止好的工艺无法保留,差的时候无法分析对比。不要以为好的工艺只要有批报就可以保存。 基本找到问题根源了,摇瓶种子培养过程中出问题了,现在正在确认,等具体结果出来再与大家分享。 这是一个放线菌品种,营养菌丝型的,不同于其它放线菌。 这是一个放线菌品种,营养菌丝型的,非产抗生素品种。实际生产过程中变化因素往往很多,特别是九月份季节变换,粮食原材料也频繁变化,还有消后体积等等因素,控制起来难度较大。 论坛需要像楼主这样态度的会员。 这个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发酵前一级罐的种子质量,菌浓是否已经长浓,其次要看大罐的配方,氮源的配置是否合适,总之要提高前期的效价问题,就要缩短进入发酵罐后的生长期,尽早进入产素阶段 调整生物素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