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发酵菌种数如何达到最大
本人最近一直在做芽孢杆菌类的扩培,主要为地衣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体做法:菌种复壮,划板15次左右,单菌落克隆传代,培养基为 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0.3:1:0.5,37℃,18h,恒温培养箱
摇瓶种子:取一环平板单菌落,到50/250ml三角瓶中,37℃,180ram ,培养18h。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0.5:1:1.
摇瓶发酵实验:
从9种培养基中选出一种表现较好的:培养基为玉米粉豆粕粉葡糖硫酸铵:3:2:0.5:0.2 PH 7 35℃ 180ram24h
地衣芽孢杆菌:菌种计数:摇瓶种子为2.25*10的9次方,
摇瓶发酵实验接种量1%,装液量50/500ml菌种计数平均8.5*10的9次方,以上实验重复6次,芽孢形成很少,约在10%左右。发酵终了PH7.24,
枯草芽孢杆菌菌种计数:摇瓶种子1.5*10的9次方,摇瓶发酵实验 菌种计数平均6.5*10的9次方,芽孢形成较多,50%以上。发酵终了PH6.89. 发酵条件同上。
上罐实验:
地衣芽孢杆菌10L自动不锈钢发酵罐,培养基同摇瓶发酵实验培养基,就是玉米粉那个
发酵条件:装液量6L/10L,通气量1.5vvm(每升发酵液每分钟通气1.5L)接种量1%,温度35℃,搅拌桨200ram,初值始PH7,中间不做调节。
发酵数据:DO值在发酵第6个小时迅速下降,第9个小时掉到0,一直持续到第30个小时候开始回升。
PH值在发酵第6个小时开始下降,到5.34,到24小时 回升到6.9之后再此值左右开始徘徊,直到发酵48h发酵终止。
菌种计数在18h取样,2.7*10的9次方,芽孢很少。24h取样3.8*10的9次方,芽孢很少。都少于10%。
36h取样,4.05*10的9次方,芽孢很少。48h取样,3.5*10的9次方,芽孢少。
枯草芽孢杆菌上罐实验还未完成,这里地衣芽孢杆菌的芽孢形成少,本人分析是可能加入硫酸锰后会好些,在做培养基筛选时,在有一种培养基中加入0.05%的硫酸锰后,芽孢形成率达到90%左右。
这里向大家求教的是,上罐实验后,菌种数量一直上不去的原因?在摇瓶发酵实验时,已经能接近100亿,发酵罐的条件本来会更好些,但是菌种数量却下来了,这期间,我还做过一次,用牛肉膏蛋白胨的培养基上罐发酵实验,也是这样的情况,当摇瓶发酵能达到2*10的9次方时,而同一批种子接种的发酵罐只能到1.22*10的9次方,也是不如摇瓶实验。
上罐实验中,PH都是没有做干扰,就是不用酸碱调节,这可能是原因之一,只是摇瓶也不做调节,两者却相差3倍,不知大家有过这经历没。
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或者有更好的培养方法或者配料,不胜感激。
我把我曾经筛选过的培养基写下来:
1号,玉米粉豆粕粉硫酸铵葡糖
2号,葡糖,磷酸氢二铵,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钙,硫酸亚铁,硫酸锰
3号,氯化钠,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豆粕粉,淀粉。葡糖,玉米浆
4号,葡糖,尿素,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玉米浆,硫酸亚铁,硫酸锰
5号,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镁,玉米粉,蔗糖,淀粉,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钾
6号,蛋白胨,酵母粉,氯化钠,硫酸锰
7号,蔗糖,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锰,
8号,玉米淀粉,糖蜜,豆粕粉,硫酸铵,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碳氮比,葡萄糖浓度太高吧 加大接种量 第一、培养基中要加入硫酸锰,含量不便透漏(但行业已经非常清楚)。
第二、培养温度可以加高2度试试。
第三、对于10L罐来说发酵地衣所用转速太低。 发酵罐DO掉到0,说明耗氧很大,可以加大通风量并搅拌关联,把DO维持在大于等于30%试试。 哈哈,又看到楼主的帖子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