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履平沙 发表于 2020-5-24 11:39:26

第一次用蝶离的经历

之前写过蝶式分离机的原理,但是原理与实操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新设备的培训使用水完成的。第二次我便开始了独立操作。我将操作过程简单描述一下,然后再写写反思
1、学习SOP文件,回忆之前工程师用水培训的印象。
2、启动离心机,因为离心机稳定之后才能够进料,所以我先启动离心机;
3、清洗:连接管道,将蝶离进料与2号发酵液贮罐出料口连接,清液连接到3号贮罐,出渣管道连接1号贮罐。2号罐中加入纯化水,然后开始以水代料对系统进行清洗,直到两处出口的纯化水电导小于1.
4、放掉贮罐中的水,然后将发酵罐中的大肠杆菌发酵液压入2号发酵液贮罐。记录料液体积。
5、开泵打料,在我认知中,物料越慢,分离效果越好,所以将物料的进料速度调节到最低。
6、分离完成后,我们取样分析,结果菌浓为20%,上清液占比为75%。以我的认知,渣液的体积是25%,理论上的分离的效果是1:3,所以虽然第一次没有分离好,相信再离一次应该可以。
7、再离了一次,效果也没有好多少,问题出在哪里了?问工程师他提示说要调节排渣周期。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么重要的参数,我竟然无意识。排渣周期长则物料在转鼓中停留的时间就长,渣中的固含量就大。
8、再离了一次,终于可以了。
9、反思这次过程,下次再使用蝶离按照以下方法操作:

细履平沙 发表于 2020-5-24 11:55:29

下次蝶离使用
1、清洗;
2、发酵液取样测试固含量;
3、根据转豉大小理论计算不同流量下的最长排渣周期;
4、连接管道,将清液和排渣同时再回流到发酵液贮罐;
5、打料,然后分别取上清和出渣,测量出渣的固含量,如果符合要求,按照记录这一参数。不可以,再进行调节。
6、连接管道,按照前述参数,处理发酵液,或收集上清或出渣.
7、再进行清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次用蝶离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