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在控制pH时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pH是最常用的在线检测指标了,反映了菌体利用营养物质的情况,因此可以看作是代谢状况的晴雨表。在发酵过程有的用酸控制pH,有的用碱来控制。有的又用酸又用碱;另一方面有的全程控制pH,有的只在前期控制,有的只在后期控制。不同的品种,不同工艺就有不同的控制策略。
我先谈几点注意事项吧,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进行调节时,不要只看到pH的稳定,也要注意酸碱的加量。根据酸碱的加量来间接判断代谢情况,否则pH这个综合参数就失去了作用。 因为pH非常重要,因此发酵工艺人员要经常将高批次的pH曲线和其它批次进行对照,对比的多了就能够找出规律来了。很多时候根据pH变化就能够判断出发酵结果。 pH非常重要! 我曾经用神经网络拟合前期一拐点pH与放瓶发酵单位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的关系很密切。碧柳垂风的论文中就使用了这一规律建立了快速筛选高产菌株的方法。 恩,我也觉得最主要是能找到PH变化的拐点,才能从根本上了解代谢的规律,知道菌体什么时候适应什么条件,及时改变条件,提高产量. 缓冲容易 在ph 变化中起到了多少作用
我看到一些资料上 用到了 缓冲溶液来控制不知道 能起到多少作用 加缓冲剂肯定对稳定pH有作用,例如在发酵培养基中加碳酸钙有缓冲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我需要看到pH的变化,因为它能够反映出代谢情况.或者在控制pH之后,通过补加的酸碱量间接计算出pH的变化. 碳酸钙分轻质碳酸钙和重质碳酸钙,发酵工业一般用轻质碳酸钙起稳定pH有作用. 大家说了这么多,不过很抽象!
也许,我们需要更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这个意向。
因为大家多在pH对发酵有多重要,对代谢有多大影响。但是,大家忽略了,怎么样让你这个经验成为一种语言,一种具体的语言,而不是泛泛而谈。 pH的变化会影响各种酶活、菌体对基质的利用速率和细胞结构。从而影响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产黄青霉的细胞壁厚度随pH的增加而减小,其菌丝的直径在pH6.0时为3um,在pH7.4时,为2-18um,呈膨胀酵母状细胞,随pH下降菌丝形状将恢复正常。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