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93|回复: 1

【工艺】关于做一仿制缓释片项目的几点经验教训

[复制链接]

6560

主题

934

回帖

1万

积分

★★★★

积分
15629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6-10-28 15: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做一仿制缓释片项目的几点经验教训


接手了一个六类,是仿制一个缓释片,反反复复做了快一年 了,才基本有了定型.因而也总结出几点教训,在此写出来,希望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1.首要的一点,仿制药尤其是缓释制剂,处方工艺尽量做到与原研药一致。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也知道,而且药审中心也一直强调这个问题,但是非要在此吃到苦头了,才会感受深切。一开始做这个制剂的时候,我也查到了它的专利,也在PDR上查到了它的处方,但是当时觉的处方太复杂,而且实验过几次不是很理想,便没有继续按它们的处方做下去,而是采用HPMC做为缓释材料,释放易于调节,最后与原研药做体外释放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觉得已经差不多成功了。然后我们做了人体生物等效性实验,结果自制片的
Tmax比对照片提前很多,又做了一次,把释放度调低了近10%,实验结果仍然没有变化。Tmax基本与上次一致。于是开始重新回到源头找原因,分析原研制剂处方,用了丙烯酸树脂做粘和剂,因而降低了该药前期在胃中的释放,于是又重新按专利处方工艺进行实验,人体生物等效性实验近期要做,结果正在等待中。总结:仿制缓释制剂关键是搞清原研药的释放机制,才能最有把握作到体内等效。单从体外释放数值上改动一定的幅度(如10%左右),在体内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2.工艺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注意控制,现就这个制剂原来的处方工艺举一个例子,用HPMC做缓释材料,结果重复几次做下来,素片的溶出偏低,包衣后溶出提高8%,正好与原研制片释放接近,由于急着申报,也就先这样了,后来稳定性实验发现,室温3个月后及加速1个月实验,后几个时间点释放度又提高了10%,继续放样释放不再变化。最后分析原因有可能是水分的影响,测了一下两种黏度级别的HPMC含水量均很高,后来在投料之前先将辅料烘干,控制水分在1%左右,结果素片和包衣片释放度不再有差异,包衣片加速实验一个月与0时比较也基本没有变化。
3.当调节改变处方工艺时,一定不要受原处方的影响,比如我做的这个制剂,原处方释放受压力影响很小,即使片子硬度很大,释放基本没有延迟,而改处方后,我便忽略了这一点,没有控制片子的硬度,小试压了些片子,做释放可以,便放大做,结果处方各成分用量基本一致,而释放却慢了
10%,最后又找原因,才发现是因为片子比小试压的硬了很多,于是又做一批,减低片子硬度,释放度提高了。
4.还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一定要通过小试,把各种影响因素研究透彻了,一定不要怕麻烦,再去考虑放大,如果急于求成,那可就浪费原料、人力和时间了。
你将成为你交往的对象,成功是一种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回帖

14

积分

新会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12-2-24 06: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9

让人奔走相告曰须阅读的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4-5-5 22:43 , Processed in 0.13419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