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16|回复: 9

碳氮比优化如何操作?

[复制链接]

3

主题

20

回帖

57

积分

准☆☆

积分
57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6-11-14 21: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做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单因素结果葡萄糖、酵母膏最佳浓度分别是2%和0.8%(体积分数),想进一步做C/N的优化,请问大家如何进行操作??我的方案是改变葡萄糖浓度以调整C/N,或是用无机氮调节碳氮比,哪种更合理?谢谢!!!
顺便问一下,我在配培养基时,加入磷酸盐和硫酸锰会有絮状沉淀,如何解决?
这辈子,要学会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11-15 06: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者可以通过将硫酸锰单独灭菌实现.
我感觉用摇瓶进行C/N比的结果放大起来比较会比较困难,特别是碳源和N源加量的考察.因为发酵罐和摇瓶差距很大.在罐上能够利用完全,在摇瓶就利用不完.
如果你的品种适合,那么可以使用均匀设计进行.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6-11-15 15: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 又遇见做芽孢杆菌的仁兄了,不过在碳氮比的问题上,我也是经验不足,一些资料上也写的比较模糊,都是要考自己摸索的,书上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
我觉得还要考虑 你所用的那种菌种,对碳氮的利用情况。
如果你考虑加无机氮的话,要注意,无机氮是一种快速氮源,它的使用会带来PH的变化。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84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957

终身成就奖金点子奖原创先锋奖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1-18 0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楼的说得对.
用均匀设计,两因素多水平操作,比较高效.
不过,我不明白总版主为什么说,如果你的菌种合适的话,这和菌种有关系吗?

我也在做碳氮比!欢迎讨论
[fly]发酵人,大家的精神家园![/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

回帖

57

积分

准☆☆

积分
57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20: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
碳氮比虽然优化了,效果并不好,目前本人做芽孢杆菌最大的问题是菌密度怎么弄都上不去,最多才20亿/ml,文献上轻易都能达到每ml 50亿上百亿,现在很是郁闷。不知楼上的仁兄情况如何。我也想问版主同样的问题,什么品种适合于均匀实验,看到不少文献中用到均匀实验。
这辈子,要学会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11-19 07: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意思可能没有表达清楚,我是说有些品种在摇瓶中进行了C源和N源的实验,而后放大起来却很困难,原因我已经解释,可能有些品种却比较顺利或不需要放大,只是目前的水平就可以,所以我说的"如果你的品种适合,那么可以使用均匀设计进行",不是指"均匀设计与品种有关,而是指进行了C:N优化后进行放大的效果,与品种有关".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6-11-19 12: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 你们做到 20亿/ml 不错了,20亿和 50亿 我觉得差别不是很大,虽然表面数量上看起来差很多,但是我们做检测到时候  也要看,最起码两者都是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如果说 20亿和 上百亿,那样的话就差别大了点,我想你们条件再控制好点 ,能否提上去呢。
再者,你说20亿,我想也不是每次都是吧,应该有一个波动范围吧,比如有时候高点有时候低点

如果想提高的话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离心收集喽。 河北一个厂家提供的芽孢菌粉的 样品 他说有200亿 我检测 80亿 。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0

回帖

57

积分

准☆☆

积分
57

终身成就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0 14: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做摇瓶菌浓度也就是10亿/ml,上发酵罐分批发酵时碳氮源浓度在摇瓶的基础上加倍,菌浓度翻了一翻,做了两次结果都差不多。菌数用测OD值估算,第二次涂了平板计数,涂平板结果可以达到50亿,比测OD值算的结果高,如果是50亿的话,达到百亿就有希望了。现在我也想请教一下大家,哪种计数的方法准一些呢?
这辈子,要学会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11-20 19: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个样品多测几次看看结果的精密度如何,然后再去考虑准确度.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84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957

终身成就奖金点子奖原创先锋奖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11-28 14: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地讲,碳氮比指培养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摩尔数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培养基碳氮比为4/1时,菌体大量繁殖,谷氨酸积累少;当培养基碳氮比为3/1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加.再如,在抗生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培养基中速效氮(或碳)源与迟效氮(或碳)源之间的比例来控制菌体生长与抗生素的合成.
[fly]发酵人,大家的精神家园![/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1 11:59 , Processed in 0.78619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