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
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胞内产物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
二、影响细胞破碎的因素 |
1、细胞壁的结构 |
2、破碎方法 |
细胞壁的结构 |
? 细菌 |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层(约20-80nm)组成,而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较薄,仅2-3nm,在肽聚糖层外还有两层外壁层。外壁层约8-10nm,可见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较难破碎。 |
? 霉菌 |
霉菌的细胞壁较厚,约100-250nm。 |
? 酵母菌 |
酵母的细胞壁比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更难破碎。 |
|
破碎方法 |
? 机械法 |
高压匀浆法 |
高速珠磨法 |
超声波破碎法 |
? 非机械法 |
化学法 |
酶解法 |
物理法:渗透压冲击法、冻融法 |
干燥法 |
1、非机械法 |
|
A、高压匀浆法 |
适用于酵母菌、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黑曲霉等。不适用于高度分枝的微生物。 |
B、高速珠磨法:利用玻璃小珠与细胞悬液一起快速搅拌,由于研磨作用,使细胞破碎。 |
C、超声波破碎法:实验室常用 |
影响因素:频率、液体温度和粘度、处理时间等。 |
|
2、非机械法 |
A、化学法:采用化学试剂处理细胞,溶解细胞或抽提细胞组分 |
|
B、酶解法 |
利用酶(溶菌酶、蛋白酶、脂肪酶、核酸酶、透明质酸酶等)反应分解破坏细胞壁上特殊的键,以达破壁的目的。需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辐射、渗透压冲击、反复冻融法等) |
? 途径:在细胞悬液中加酶或采用自溶作用 |
? 自溶作用:利用微生物自身产生的酶来溶菌,而不需外加其它的酶 |
? 自溶的方法: |
加热法、干燥法 |
C、渗透压冲击法 |
先把细胞放在高渗溶液中,由于渗透压作用,细胞内水分向外渗出,细胞发生收缩,当达到平衡后,将介质快速稀释或将细胞转入水或缓冲液中,由于渗透压发生突然变化,胞外的水分迅速渗入胞内,使细胞快速膨胀而破裂。 |
D、冻结-融化法 |
将细胞放在低温(-150C),然后在室温中融化,反复多次,细胞壁破裂。 |
|
E、干燥法 |
经干燥后的菌体,其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变化,同时部分菌体会产生自溶,然后用丙酮、丁醇或缓冲液等溶剂处理时,胞内物质就会被抽提出来。 |
方法: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 |
|
三、破碎率的评价 |
细胞破碎率定义为被破碎细胞的数量占原始细胞数量的百分比数,即: |
Y(%)=[(N0-N)/N0]×100 |
N0-原始细胞数量 |
N-经t时间操作后保留下来的未损害完整细胞数量 |
|
目前N0和N主要通过下面的方法获得 : |
? 直接计数法 |
在血球计数板用显微镜观察,直接对适当稀释后的样品进行计数。 |
? 间接计数法 |
间接计数法是在细胞破碎后,测定悬浮液中细胞释放出来的化合物的量(例如可溶性蛋白、酶等)。通过做法是将破碎后的细胞悬浮液离心分离掉固体(完整细胞和碎片),然后用Lowry法测量上清中的蛋白质含量。 |
四、各种破碎方法的评述 |
? 高压均浆和珠磨两种机械破碎方法,处理量大,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工业生长上应用最广泛。但在机械法破碎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料液温度升高,而易造成生化物质的破坏,特别是在超声波处理时。因此,超声波振荡法主要适用于实验室或小规模的细胞破碎。 |
|
? 非机械法一般仅适用于小规模应用。渗透压冲击和冻结-融解法都属于较温和的方法,但破碎作用较弱它们常与酶解法结合起来使用,提高破碎效果。干燥法属于较激烈的一种破碎方法,容易引起蛋白质或其它组分变性. |
|
五、破碎方法的选择依据 |
?处理量 |
高压匀浆和珠磨机处理量大,速度快,适用于工业生产 |
?产物对破碎条件(温度、化学试剂、酶等)的敏感性以及产物在细胞中的位置 |
生化物质的稳定性 |
?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壁的强度 |
?破碎程度 |
?提取分离的难易 |
总之,适宜的细胞破碎条件应该从高的产物释放率、低的能耗和便于后续提取这三方面进行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