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7|回复: 0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

[复制链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17-8-21 17: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酵豆粕评判标准、测定程序和鉴别方法

     我国发酵豆粕产业仍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初期,已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发酵豆粕,但品质参差不齐,也没有统一标准,很多饲料企业在选择产品上缺乏科学的依据。江西英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采用传统箱式发酵与现代恒温发酵相结合的工艺,配备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及品控设备,在卓越的精英管理团队带领下,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国内领先的现代生物蛋白原料供应企业。
1
豆粕发酵的目的
   
我们将优质植物源豆粕拿来发酵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去除豆粕中固有的抗营养因子、将大分子蛋白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同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有机酸、消化酶、未知促生长因子,提高适口性、消化吸收率。
1.1
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酶及发酵产生的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1.2
细胞壁被充分酶解破裂,提高消化率
1.3
降解大分子蛋白质
2
发酵豆粕评判程序
发酵豆粕的蛋白含量达到50%,是由于去除了不良寡糖和降低了水分。
对发酵豆粕的评判,可以按四个步骤进行,需要检测的指标如下:
2.1
感官评判
包括细度、色泽、气味。
优质发酵豆粕产品粒度均匀,色泽一致,较原豆粕略深(产品粒度越细,颜色越浅),有淡淡发酵香味。
2.2
常规理化分析
包括粗蛋白含量、小肽、酸度(以乳酸计)粗蛋白一般大于等于49.5%,小肽8%以上,酸度应大于2%,过低则可能发酵程度不足或发酵控制不当而产氨。
2.3
非常规理化分析
挥发性盐基氮、大豆异黄酮、pH、蛋白溶解度
挥发性盐基氮过高往往导致发酵豆粕产品产生氨臭味、酸度较低、适口性变差,严重时会导致动物中毒。发酵过程控制适当的产品挥发性盐基氮≤50mg/100g粗蛋白,大豆异黄酮260nm处的吸光值会在1左右,pH值较豆粕略低(产生了一些乳酸),蛋白溶解度较豆粕略高(乳酸会中和掉部分NaOH)。
2.4
抗营养因子分析
包括抗原定量、不良寡糖(棉籽糖和水苏糖)、SDS-PAGE、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检测。
国内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大概在2000T I U / g 左右,优质发酵豆粕可以达到400TIU/g 以下。
豆粕中的低聚不良寡糖糖主要是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6%-8%),能够导致动物胀气、腹泻,经过发酵处理后,不良寡糖可减至1%以下,可采用薄层层析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检测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在保证产品原料是纯豆粕,提取液蛋白质浓度一致的条件下,可以定性用SDS-PAGE检查发酵豆粕中7S 11S 蛋白的降解情况(大分子条带减弱变淡)。不是纯豆粕为原料的产品会出现SDS-PAGE 显示蛋白降解很好的假象。
4
掺假产品的鉴别
4.1
发酵豆粕中掺入生豆粕
发酵豆粕中掺入生豆粕,颗粒粒度易分级,颜色不均匀,酸度较低。
4.2
发酵豆粕中掺入非豆粕原料
发酵豆粕中掺入了非豆粕原料,如玉米蛋白、大米蛋白、氨基酸菌体蛋白、羽毛粉及皮革水解物等,这类产品可以通过全氨基酸检测或显微镜观察进行判定。纯豆粕发酵产品其氨基酸组成比例类似豆粕原料,如果氨基酸组成比例出现较大差异,则可判断掺入了其它蛋白源。
4.3
发酵豆粕中掺入非蛋白氮源
发酵豆粕中掺入的非蛋白氮源主要是尿素,硫酸铵等,测定粗蛋白和小肽(TCA方法)含量都很高,直接判定困难,可根据挥发性盐基氮和上述指标(真蛋白,灰分,氨基酸结构等)进行综合判定。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1 12:37 , Processed in 0.18979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