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感觉论坛所有的人(特别是几位斑竹和常客),在论坛中提供的资料,讨论的问题,让我学习了不少东西.
我是去年刚毕业的,刚接触发酵行业,请大家多多指教.
好切入主题:
在发酵过程中pH变化目前工业生产基本上都是靠补加氨水,硫胺来控制.
这样的好处不仅可以调节pH还能补充氮源.
但是我觉得这样调节是不是会存在些问题
氨水和硫胺都含有NH4+在抗生素发酵中能抑制很多酶的活性和氨基酸的合成.
这样补加再加上基础料中的,我觉得会抑制抗生素的发酵.
<生物氮源>也提到:④提高发酵单位。通过添加外源有机因子,调节发酵液中NH4+ 浓度,减少NH4+ 对抗生素分泌的抑制,提高了发酵单位,缩短了前期菌体生长至规定浓度所需时间,相对延长了抗生素分泌期,提高了发酵单位.
为什么还要用这两种来调节呢?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大家认为怎么样
NO3-也是速效氮源,虽然在菌体最终会还原成NH4+被利用,但这样减少了环境中NH4+的浓度.基础料中可以替代一部分NH4+
关于补料pH的调节 补料可以采用混合料 混合的东西可以有很多选择.
比如:氨水,硝酸盐,尿素,碱.
补加的量可以用碱来控制,NH4+浓度降低,无机氮源,有机氮源都能补上.在消毒灭菌上好象也不存在难题.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意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