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84|回复: 12

补料分批发酵

[复制链接]

4

主题

24

回帖

50

积分

准☆☆

积分
50
发表于 2007-6-3 16: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发酵过程控制当中,补料问题一直是很重要的。以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流加葡萄糖为例,如果采用匀速率,得到的效价一定不高,那么最好的办法是采用变速率,问题就在于实际生产中,离线化验次数不可能增加很多,因此实际中,一般采用分阶段变加糖率的方法,虽然不够准确,但是效果要好很多。那么一般是分为三个阶段来调整加糖量,这样会不会太笼统,如果将加糖量的变化时段再进一步细化,是不是很麻烦,或者说,这样做的意义大吗?
    如果仍然分为三个大阶段,再在每个阶段进行微调,其可实现性是不是就增强了。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6-3 17: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酵过程中,你们多少时间取样一次,每次测量还原糖的数据不参考吗?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1135

回帖

2070

积分

★★★★

积分
2070
发表于 2007-6-4 1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采用分阶段控制培养基中的糖浓度。均匀流加!我以前做过一个产品就是这样控制的效果不错~!
大家交流,共同进步!欢迎大家到设备和附件版块发表留言!要好设备找我们公司.网站www.ritaichina.com我的邮件地址haifeng790624@sohu.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4

回帖

50

积分

准☆☆

积分
50
 楼主| 发表于 2007-6-4 17: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生产中是8小时取样一次,我做的是过程控制,不是具体发酵,我在考虑是否能将加糖率分为三个阶段,在进行微调,取样化验只起到大方向的调整作用,希望大家能够给我一些实际操作的借鉴经验,我就是在考虑我这样做的意义和可行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6-4 21: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取样时的测量进行调整比较合理.但是如果发现测量结果偏差大时,不要直接采取大的措施,而要先微调,复样,然后再根据复测的结果进行调整.
目前我感觉,进行过程控制要将实测和过程参数结合起来,如果能够做一个模型进行微调,用离线测量结果进行校正是最好的,既解决了调节滞后问题,也解决了模型异常问题.
当然你分成三个阶段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个阶段,是以过程参数为依据的,而不是以时间为依据的.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66

回帖

114

积分

准☆☆☆

积分
114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7-6-5 11: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补糖随时和发酵过程还原糖、代谢参数关联起来分析,可能效果更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回帖

31

积分

积分
31
发表于 2007-6-5 1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的品种,应采用不同的补料方式!!目前我做的一个品种就很怪,不能恒速补料,否则会抑制效价的产生,产量很低!!只能采用分批补料,每次把糖浓度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8

主题

222

回帖

1448

积分

★★★★

积分
1448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7-6-5 14: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霉素的糖补料分为几个阶段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看菌丝生长和代谢的状况,生产上肯定是离线检查的,对于数据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再针对你现在手中的青霉素菌种(我想肯定不是低单位的旧菌种了吧),不同的阶段要求的残糖是不一样的,要控制稳定,否则菌丝浓度就会发生变化,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而且糖的浓度和质量一定我稳定,否则大量的补糖会带来不少的影响。再有就是如果工艺稳定的话基本上控制方面不会有很大的波动的,再去分几个阶段拿也没什么意义了。不过在我以前的青霉素工艺控制上,倒是分了三个重要的变量阶段,前中后波动蛮大的,至于楼主所讲的,我想每个工艺人员肯定会根据取样结果在不同阶段里进行细微的调整。青霉素发酵的罐体一般都很大,周期又长,基本上问题不大,可是总有那么几个罐批会出现波动,细微或较大的糖的调整是必须要的。否则一个罐批就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6-14 22: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zxp_8112242007-06-05 11:16发表的“”:
不同的品种,应采用不同的补料方式!!目前我做的一个品种就很怪,不能恒速补料,否则会抑制效价的产生,产量很低!!只能采用分批补料,每次把糖浓度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分批补料,实际是给细胞一个脉冲信号.恒速补料,一边补,细胞一边利用,而产抗需要一个料浓度的信号,只有达到一个域值时,才启动相关的基因. 脉冲信号的高值能够达到这个域值,所以你的品种适合脉冲补料.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你可以做实验进行证明.没准还能发一篇文章呢!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4

回帖

50

积分

准☆☆

积分
5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5 20: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补料问题,我一直在考虑如果应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的话,补料速率仅仅是0.05左右,而实际中,都应该达到1kg/m3每小时!!
数学模型肯定是不准!但是未免与实际相差太多了吧?!
特向实际作发酵的朋友们求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9 10:14 , Processed in 0.48264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