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5|回复: 1

人的正确的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复制链接]

6560

主题

934

回帖

1万

积分

★★★★

积分
15629

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7-6-6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同志1963年写过这样一篇同题文章,现在看来,这仍是一个巨有挑战性、值得深思和讨论的新命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霍夫特博士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真正优秀的好学生,不是那些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学生,而是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所谓“不听话”的学生,并不是故意和老师作对,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学生。我愿做一回不听话的学生,去质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权威的一些东西,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根据自己体会和思考的一点看法。且让我以《再创造自己》的一句话自勉自励、自恋自吹:“凡是创造都不邪恶,凡是创造者都不坏。”



释题。

首先,我要讨论的是人的思想,而不涉及动物、石头、分子、原子乃至超灵是否有思想及其来源,我是一个最普通的人,我愿从自己个人的一些经验体会出发,试着探究人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其次,要讨论有没有正确的思想。很多虚无主义者抱有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认为根本没有正确的思想,更有甚看认为思想是阻碍人探究真相的垃圾,必欲除之而后快。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思想,人的思想不可能为真空,虽然有些状态里对思想的意识可以被动或主动的关闭。

要讨论有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涉及到有没有一个不依赖人的认识、思想、信念的客观存在。其实,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如新时代大师)都认为有这样一个客观存在,只是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一个客观存在,唯心主义者认为有一个形而上的客观存在。既然有客观存在,那就有相对的正确思想(发展的、个性化的),就应该有对真理的追求,渴望和追求真理,是每个人最内在的精神冲动----至少对我如是。

让我们看看古代宗教大师和新时代导师的教诲,就会明显地发现,虽然它们因个体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体验不同而致表达形式、角度和语言差异非常大,但其核心理念却有极大的共通处,特别是现代新时代高灵传达出的信息、理念、价值观几乎惊人的一致!

这让我不由地相信,宇宙的最高真理是普遍性的,是相对客观性的,而价值观也是可以进化到一个相对一元化的高层次-----如精神取向大于物质取向、自由意志、灵魂永恒、宇宙大爱等。这些超越于时代、种族、阶级的人类心灵共通点,也许就是最有价值的正确思想。

我相信,宇宙的最高真理是共通的,是每个人都可能认识并互相理解的,但每个人的理解、认识、表达却是个体化的,这个“个体化”却丰富了宇宙的“一体化”,只有个体性的,才是宇宙性的,这是一个深刻的辩证法。而一个高层次“一元化”统一的价值观,并不妨碍其中的“多元化”,相反,它尊重并鼓励在更高层次的风格多元化。



进入正题。

我知道自己有一个有意识的心灵(意识心),也相信绝大多数同类也是如此,这就有了一个可以沟通的架构。一方面,意识心具有逻辑和理性,可以收集、整理、分析外来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另一方面,意识心具有内在直觉,可以接受心灵/意识内部(内我)的讯息。这两方面的交织、转译和沉淀形成了我的思想。否认任何一面,都是对自我设限,而正确的思想也无法形成。当然,思想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但新思想未必要否定旧思想,可以如软件的版本升级对老版本兼容和覆盖。

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存在决定并产生了思想,唯心主义者认为思想和信念决定并产生了经验。在我看来,就我们生存的物质宇宙和目前大部分人可感知的世界而言,物质存在和思想存在、信念和经验互相交织和影响,基本上无法分出谁是第一性,就如同讨论鸡和蛋的先后问题基本上是无意义的。我清楚,这个说法将两面不讨好,那些坚定的自称为“一元论”的人都会来攻击我这“骑墙派”。

曾经有首歌叫《跟着感觉走》风靡一时,我却觉得非理性是非常危险的,无理性状态下强烈的肉体冲动和情感风暴有时能将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声明:我丝毫没有轻视、否定肉体和情感的意思,也没有真正的万劫不复,我只是强调健全、整合和整体性平衡。)在人的浅层潜意识里充斥着种种过去的负面经验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无明”,没有理性作航标,“灵修”和潜意识的开发是充满危险的,以为单凭自我的信念、狂热的冥想就可以完全改变外在世界----这个人类集体信念的结晶,精神错乱却自以为通灵、通神的人不在少数。

近来论坛上肯恩·威尔伯《一味》和吕全《潜意识不可被开发》都指出了这些片面夸大个人信念的危险。如肯恩指出:“我认为整合途径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新时代」风潮。他们将奇想与神话阶段抬举为通灵和精微光明境界,他们混淆了自我与自性,将前理性美化成超理性,将前成规期的梦想成真误解为后成规期的智能,并且称自我为神。” 吕全则以宇宙光之口说:“当你一再强力的告诉自己我要达到目标,可是结果却是一再的达不到,这强烈的冲突和矛盾,就足够把一个人给毁了。”要想改变世界,只有先改变自己,思言行同时具有真实的力量。自我具有神性,却仍然需要一个向自性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自我意识、潜意识和超意识的整合才能产生出巨大而神奇的力量,《与神对话》称之为基督意识或超绝意识。如何减轻痛苦/负面经验?在暂时还无法改变外在的事件时,更重要的是改变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这就是驾驭生活的道路。”“任何事情自身不是痛苦,痛苦是错误思想的结果。”(《与神对话》)与其祈祷外在的成功,不如把一切“痛苦”的“失败”视为对自己精神成长的契机和心灵能力扩展的挑战,这就是神奇的内在转化和超越,当你真正接受了这个信念,则打开了永恒的喜悦之门。记住:灵魂没有失败。

另一方面,以理性为最高指南,忽视了心灵深处的直觉/直观智慧,同样是使人走向机械化的又一极端。电脑是完全逻辑化的产物,但最高级的电脑也只是人的工具和助手,电脑工作的目的性和创造性源于人。而人的创造性则源于内在的直觉,人类中最优秀的分子----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宗教启蒙者,他们都感到了一个内在的创造性和喜悦的源泉,他们称之为自己的灵魂或上帝(神)。上帝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通过直觉与人对话。只要你向内“看”(感觉、体验),不一定需要特殊的超觉意识状态,你就能找到那创造的源头并从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我喜欢那首歌:“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西东,直觉会给我指引……”

“看见”内心的上帝,那就是“开悟”,那就是“见性”,那不是“求道”的终点,而是迈向永恒而无限的真理和奥秘的一个伟大起点。

推崇理性的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产生的西方大哲康德----这个最富有理智、思辨与批判精神的哲学大师,反而发现了理性与认知的局限----人类有限的经验永远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无限的上帝。海涅说康德用理性杀死了上帝,可在我看来,上帝并没有死,康德仅仅是看到了理性的局限与适用范围,理性之剑永远碰不到上帝的衣衫。最新科学、特别是新物理学的发展,已经把矛头指向了上帝,宇宙与生命的产生、时间与意识的性质……许多宗教与哲学的命题正在科学化。在我看来,无限与上帝是个同义词,科学与哲学的深入研究都将指向它,但永远无法解决它----同时,它也不需要永远解决,宇宙与上帝都是永远充满奥秘的活生命,信仰是必要的认知前提----你要探索无限的神秘,你先得相信超越于个人经验的无限存在。



毛泽东在其《人的正确的思想是从那里来的?》和《实践论》中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他论述的实践主要是社会实践特别是阶级斗争的实践,如果把实践(经验)的概念扩展、丰富为外在的社会实践和内在的心灵实践(包括意识的扩展),则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一种相当科学的认识论,当时的一些思想现在看仍熠熠生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论》

“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注:应扩展为从经验到思想,从思想到经验),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人的正确的思想是从那里来的?》

“无产阶级(注:应扩展为全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人的正确的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注:原指外部物质世界,可扩展为广义客观世界和狭义客观世界两层含义),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时代。”(伟大的预言!)(《实践论》)

奥修有句名言:“经验是一切的核心。”他主要指内部意识的经验,有意思的是,表现出轻视思想倾向的这位本身却是伟大的思想家。如果将其经验以广义的实践代之,奥修倒像是一位伟大的“辩证唯物论的革命家”。



尾声。

在对人类可能达到但目前还无法企及的广大经验,最好抱着一种开放而谦虚的态度去探寻,保持一个不带成见、有弹性的意识心是非常重要的。但人类永远需要心灵探险先驱者的启蒙。

一个类比:对一个儿童,性是一个暂时还无法企及的经验,传达这个概念也非常难,但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性启蒙教育,而是对他们的性启蒙教育应该根据其年龄、性别等特点艺术化地、适时、适度地传达科学的性理念,从儿童就应开始,青春期以前是个重点,这些现代教育理念目前已基本成为共识。只有让他们接受适时、适当、科学的性理念,鼓励他们在合时的季节自己去探索和体验,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成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细履平沙 + 2

查看全部评分

你将成为你交往的对象,成功是一种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6-6 19: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9 06:21 , Processed in 0.247555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