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09|回复: 7

发酵原料的差异分析和预处理

[复制链接]

24

主题

56

回帖

320

积分

准☆☆☆☆

积分
320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8-11 01: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酵工业原料的预处理及差异分析在发酵的过程控制和提高发酵生产单位、降低成本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开发原料预处理及原料标准化技术系统,推进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精确培养基设计,大幅度提高培养基成分的稳定性、提高原料的生物利用度,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研究合适的原料处理工艺控制降低分离难度,实施上下游协调的发酵工艺优化是现在以及将来发酵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很多从国外引进的菌种所佩戴的培养基成本往往都很昂贵,国内生产就只能对这些原料进行替代,但替代的效果往往都不是很理想,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在进行原料替代的时候没有仔细考察原料之间的具体差异,使得有些代谢的必须物质替代缺失或加进了抑制阻遏代谢的物质,因此不管是做外来原材料的替代还是对生产中的某种原料进行更换,我们必须预先进行详细的分析,必要时进行原料的预处理。

咱们大家一起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亲身经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 +5 收起 理由
细履平沙 + 3
nslele + 2

查看全部评分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7-8-11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读了读这个贴子,感觉楼主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值得研究。以前我的同学将所有的N源物质进行分析,检测出了里面的氨基酸和其它微量元素,然后再进行差异分析。原料预处理包括过筛,酶解,过滤。
还有就是,企业进行的许多研究集中在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又以原料替换为主要策略,因此这一主题对这些在企业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朋友有指导作用。
希望大家继续进行讨论。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48

主题

242

回帖

9756

积分

★★★★

积分
9756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7-8-11 16: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bio的提议很好
我们这里连续出了很多次由于原材料问题造成的非正常生产
由于检测手段和仪器的限制,很多原材料是表观数值一样,但是内含物有了细微的差别

我曾与我们制备豆粉的车间人员探讨过,不同地域的豆子质量不同,相同地域的豆子在不同季节制备的
豆粉也有差异,由于现在农药和催长剂等化学试剂被广泛的应用到原材料的生长或生产中,而且现在人们追逐
利益最大化的原因,很多时候都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有很多时候不用专业手段是检测不出来的。。。。
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面临的
干一行爱一行 爱一行专一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78

回帖

253

积分

★★★

积分
253

社区居民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07-8-15 15: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问题我感触太深了!天然培养基象豆粕麸皮什么的,因为营养成分很全,发酵效果往往不错,但原料的稳定性很难保证,而且由于成分复杂,很多成分菌利用不了,又会增加下游处理的压力。
我现在用的豆粕做氮源,比其它氮源效果都好,上中试了才发现,不同批次的豆粕(甚至同一批次的)发酵效果相差很大,能超过50%还多,豆粕放久了好像发酵活力下降也不少。所以,每次换豆粕都要做大量的试验。现在想用大豆分离蛋白来代替,估计稳定性能好点,但大豆分离蛋白和豆粕相比少了一些营养元素(微量元素),不知道发酵活力能不能上来。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做大豆培养基深加工的企业,能把豆粕完全分解开来,做成大豆蛋白,大豆淀粉,大豆微量元素.......哈哈,那就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7

回帖

66

积分

准☆☆

积分
66
发表于 2007-8-16 20: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使用的黄豆粉和玉米粉通过蒸煮后过滤得到浸出液,比未处理的效果好多了!每次买原料最好买同一个产地同一品种的,不然会有差异,南方的豆粉和北方的豆粉成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101

回帖

273

积分

★★★

积分
273
发表于 2007-8-16 21: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这里,原材料替代实验几乎不分析什么具体营养成分参数,摇瓶梯度配比替代就好了,正常的工作程序是这样,老师傅说:要想用心的给原料做替代实验,原材料做销售的要黑MONEY!
    公司原材料供应定厂家是稳定原材料的一个手段,但是原材料不同批次的差异也肯定是有的,原材料的稳定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看过一个帖子,说是老外都不具体分析这些,只是象中医一样多靠经验,一旦定好工艺和原材料,工艺和原材料的变更就要求非常严格,很慎重!

提供了一个思路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6

主题

587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将我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Rank: 8Rank: 8

积分
12363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终身成就奖优秀斑竹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16-12-12 22: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重新读读,还是有些收获。与我这段时间提倡的用多参数的原料进行有机氮源的标准制订一致。
欢迎关注发酵人自己的微信号: comefajiaor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335

回帖

932

积分

★★★★

积分
932

社区居民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 2016-12-16 08: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发酵人回归后,使我有机会看到过去的贴子。感觉发酵过程变化实在太多,很难控制。但是我相信源头是菌种和培养基。在企业菌种是长期可以保持稳定的,但是培养基成份微观会发生变化,所以控制发酵原料应该是我们的切入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2 12:30 , Processed in 0.146419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