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3076833 发表于 2008-1-13 09:44:51

发酵罐染菌,同淀粉质量,糖液的处理有很大的关糸有很多原因是因为糖液的处理不当造成的,,如果糖液处理不好会造成种子罐跑料减少发酵接种量在检测过程中又没有发现种孑罐的接种液少了结果轻的是发酵转化率低,重的就会造成染菌,过去我遇到这种情况用了很长时间才解决.如果发酵的跑料问题解决了发酵染菌的机会就很少.如果改用淀粉能造成的跑料说明在糖液的处理技术上有局限性只能处理容易处理的淀粉,对难处理的淀粉就不行了.进一步完善糖液的加工方法 发酵染菌的机会就不多了.

zhuqian 发表于 2008-1-14 14:04:39

可以看一下种子放冰箱影不影响发酵。我们这是每次多出一批种子,放冰箱过夜同时倒无菌平板,第二天平板没问题,种子就拿到车间上二级种子罐

zhonghch 发表于 2008-1-23 17:11:04

我们公司此前也碰到过类似的时间,但是后来公司在管理上采取新的措施,就是将菌种室和发酵生产车间由一个经理(懂技术)统一管理而且参与整个菌种投种和发酵生产的过程,然后菌种室和发酵车间的有各自的主管而且这两个主管由这个经理直接任命,一旦发生事故,公司首先处罚经理,然后由经理写出处罚报告用于处罚两个主管。不知道这样的管理你们是否适合。

xiaqingmei 发表于 2008-2-21 13:47:59

我公司采用种子使用留样的方法,就是同时准备两组种子,一组发酵,一组实验室同步发酵,确保种子无污染,同时严格执行有问题一定要追究到底,生产时记录全套,严格按照GMP要求!
毕业证是绝对不可以抵押,我在上海,这里对这个管理很严格,如果存在这种现象直接12333仲裁,一定是向着劳动者!!

河西走廊 发表于 2008-2-21 21:34:57

好贴,支持!

lm-sz 发表于 2008-2-22 11:26:38

这个问题我们这也出现过,推来推去都说对方有责任,后来在开会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最后决定加强日常管理制度;每次做菌种种子时由实验室先做小试发酵(把结果记录和相机拍下来作为证据),确定种子没有问题后再拿到车间去做发酵生产,如果那个环节出问题就可以查到,落实责任。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过问题,大家不仿试试这办法~~

星光灿烂 发表于 2008-3-2 17:57:18

楼主说的跟我想说的一样呢,有时这次他怀疑菌种,可通过别的方面的改进好了,到了下次他还是怀疑菌种的,可能是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吧,我觉得42楼的说的不错,应当是即懂菌种又懂发酵的人来领导,不管怎样应当各负其责,出了问题要先找自几的原因,实在找不出在一级级,一个阶段或一个细节的排除,不能背地说人家的错,又不指明,工作就应对事不对人,早日找出问题皆大欢喜嘛!

yanfeng7305 发表于 2008-4-8 17:28:28

发酵染菌现象常常归结为发酵原因和菌种原因,二者扯皮推诿,司空见惯。一批成功的发酵离开谁也不行。不染菌,大家做的都好,泄露不叫泄露,失误不叫失误。二目相望,哈哈一笑。做的工作都好。一但染菌大家都是满脸疑云,竟看到别人的问题。自己对自己很信任,还可以信口开河,混淆视听。万一是自己的问题还可以恶人先告状,转移检查官的视线,打乱检查官的思路。等时间一长,证据已销,就可凭耍赖的本事为自己脸上贴金诬赖别人了,反正说不清。我在这个岗位上进行判案已经很长时间了。我的原则是:你不能证明你没问题,你就是有问题。

意兴盎然 发表于 2008-4-9 14:27:11

两方面可以判断种子染不染菌:1、做好的一批菌种,按照生产工艺做模拟的摇床试验,一则可以检查种子的纯度,二则可以定性的判断一下种子的产能(如芽胞杆菌能否结芽胞的性能);2、每批用于生产的菌种应做个留样的摇瓶,直至该批发酵结束,可以排除种子的嫌疑。

意兴盎然 发表于 2008-4-9 14:35:24

Re:加密4(消毒工不要骂我呀!)

引用第15楼铿锵玫瑰于2007-05-24 21:50发表的“加密4(消毒工不要骂我呀!)”:
浏览此贴需要威望
这位说的挺有意思的,不是不可能,我们就曾经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做了空培养,然后再接种进去,ok,没问题。其实只要工作的各个岗位部门能够各负其责,问题不难解决,真的。当然,一个好的公司领导格局很重要,那就是都要对发酵生产负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种子和发酵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