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1】【原创】【讨论】发酵过程中的失误
**** Hidden Message ***** 我也犯过一些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错误。 是这样的,上次买回一个做蒸馏水的仪器,我把出水口直接通到 一个10L的玻璃水瓶中,结果因为第一次摸索蒸馏水器,自来水流速上控制没有把握好,使出来的蒸馏水温度很高,再加上蒸汽出来也要散很多热,受热不均,玻璃瓶不像烧杯一样耐高温,结果一下子就把那个水瓶给弄破了。80多块的瓶 ,第一次用就弄破了,当时挺郁闷的。还有就是高压蒸汽锅,有一次,不知道想什么,差点在压力没有降为0的时候就打开盖子了,险呀。
搞科研工作也好 ,实验室也好,我觉得真的应该集中精神,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是的,我也有过类似的经验。有一次涂平板的时候,由于玻铲上还有一点火星,我没注意到,就直接去沾酒精了,弄的装酒精的烧杯着了,差点把超净台烧了,心有余悸呀!还有一次,在超净台工作时,我没关紫外灯就开了照明灯,然后倒平板,结果被紫外照射了十多分钟。吓了一跳,后来问一下,有很多人有别紫外照射的经历。希望看了帖子后,大家能注意,小心操作。 有一次,在无菌室点酒精灯时,没有看酒精的多少,就点了,灯芯一下冲出来,火焰从灯的玻璃容器中喷出,差点炸了。着实吓了一跳。后来点酒精灯时,先看看里面的酒精,保持在1/3和2/3之间。 记得刚毕业,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就进行某发酵过程控制.由于氨氮偏低了很多,就根据公式加硫酸铵.那时自己认为数学能力强,其它人根据经验,我就要进行计算.我记得公式是:
[(这一时刻的氨氮)-(上一时刻氨氮)]*体积+上一时刻加入的氮源这样就算出前一时刻利用的氮.
这个值+[(下一时刻预计达到的氨氮)-(这一时刻的氨氮)]*体积就得到了工艺设定值.
结果下一时刻一看,这个罐的氨氮大大超出了工艺指标.被车间工艺员批了一通,那时只是觉得委曲和茫然.后来才慢慢体会到了:要怀疑每一个参数,只有其它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这个参数能够说明相同的问题时,才能够相信这个参数的变化是对的;在发酵过程不能只看一个参数,要结合所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我觉得利用计算的方法进行控制没有问题,只是影响发酵的环节太多,测量也会出现问题,在调节时不能大起大落,有时补料后,很长时间后作用才能现出来.只有将这些经验总结成原则,专家系统才能建起来! 昨天下午一个研究生消罐的时候蒸汽发生器坏了,于是停下来,准备第二天再消.交班时没有写这个罐"没有运行".在晚上,值班人员负责任的打电话问我,罐的温度高,自己开了温控,行不行.
本来我想培养基在40度以上,10几小时不会变质,现在她降到28度左右也还好,就没有细问.结果在操作时,只开了按纽忘记开阀门了,而控温系统的排水阀门一直开着.直到泵有异常噪音时他才发现,关了控制系统,这相当于让泵空转了很长时间.
这样的问题还是反映了培训问题,今后还要注意这些问题,不能想当然,而要去认真看一看,查一查,试一试. 在操作过程,最让我郁闷的有两次,一次是忘记往循环池中加水,等需要降温的时候,发现循环塔中水很少,而我们这里是定期送水,那个郁闷啊,想想背心都凉!一次是在上晚班调pH时,不小心多加了碱,pH到了8以上,后来又到处找酸,唉,弄了大半夜。后来总结出两点,一要坚决不能偷懒,二是凡事要有耐心。 你们说的东西都是最宝贵的东西!值得大家学习! 那是,我有一次上超净工作台前,往手上喷了好多酒精消毒。结果没等手上的酒精干了就去点酒精灯,结果,手上未干的酒精着火了,把我手背上的汗毛烧得干干净净得,当时就红肿了。
好险,幸好我反应快,又跑得快。
从此以后,我都等到手上喷得酒精干了,再去点酒精等。而且在凳子旁放一块湿抹布,以防不测。
总之,大家在试验中,请以保证生命安全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