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huangling

固体发酵

[复制链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6-9-21 09: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啦  我用温度计测量了  放在80摄氏度烘箱 20多分钟的  锥形瓶中的100 ml 水温 竟然只有60多度
这样 的话 很多杂菌都没有被杀死 天啦 影响芽孢杆菌的计数结果啊
不行了  得赶紧让他们买 恒温水浴锅了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0

回帖

242

积分

★★★

积分
24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14: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看来在烘箱里面做还是不行呀。

可以的,液相就相当于一个分离分析的仪器。是可以用于有机物的检测,你可以到网上找找看有没用液相分离这些物质的。现在许多公司和学校都用仪器来做分析,因为这要比化学分析来的快和准确。当然化学分析也是需要的。你可以到网上看看,如果有用液相做这个的,那你可以拿到外面的实验做一下呀。象我们实验楼里,他们都是用液相和气相来分析发酵液的,很好用。

我们的实验室也没有专门的固体发酵罐,我们这只是刚开始做固体发酵,都没有想过放大以后怎么做的问题,现在也只是在小的罐头瓶里面做。属于很初步的实验。对了,还要谢谢你提醒我要加硫酸锰和硫酸镁,刚开始做的时候也是加过硫酸镁的,后来由于一直没测过芽胞数,也就没加了,也是由于量太少,不好称,不过,我以后会注意的。还有,你们加这些试剂是不是溶解在水中然后再加到物料里面去的?我想,这样的话才能保证比较均匀吧。

对,还有接种量的问题,我们一般都是接培养基的2%-3%吧,由于我的料实在太少了,只有15g,虽然我做过不同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但感觉没有什么不同。而且做是的时候重复性不高,没有什么数据可以的,这点做的我挺郁闷的。但我觉得你应该做一下实验找找最佳接种量呀,这相当于工艺优化呀。当然我这方面也还会接着做实验的,有什么进展的话,再告诉你。
发酵将我们联系的更紧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6-9-21 16: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老板出差前让我找找有没有检测方法,懒的理他了 ,让他去外面检测好了,这里什么都没有就算知道方法也做不了了。那种设备是很贵的,怎么买的起,外面也很少,除非专门的技术检测部门有,再就是大学里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有。

是啊 加 硫酸锰和硫酸镁的量都好少,如果不加到水中溶解,恐怕很难混合均匀,就起不到作用了。不过我感觉你的样品量少发酵 很多东西作用都显现不出来 加硫酸锰和硫酸镁有没有效恐怕你都很对比出来。

我现在也在寻思着,要慢慢的找出一套条件优化方案。老是这样稀里糊涂的做,也不是个办法。

你说道接种量的问题,我也觉得但从小样,似乎很难有大的差别来判断。那你就干脆把样品量做大点试试看。2公斤试试看结果如何?你说的重复性不高的问题,可能也是和你的原料量太少有关  你看能否考虑用大点的容器来做小样 。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0

回帖

242

积分

★★★

积分
24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9: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也是这么觉得的,量少的话有好多东西都体现不出来。但是,我们老师要我们先从小做起,先掌握一下发酵的经验,然后再做大。而且,我们现在都是用罐头瓶来做的,不能装多料,否则通气效果就不好了。找大一点的罐子装,我也不知道用什么好,好象他们以前都是用罐头瓶做的吧。呵呵,这要跟老师反映下。
发酵将我们联系的更紧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6-9-23 1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固体发酵 料都堆在一起  通气是个关键
通气不好可以考虑 在固体料中 加入适当的 酒糟粉会使料显得松散一些  以增加和空气接触的空间 。
大点的罐子可以考虑 用 一个金属锅代替 你看怎么样  。试验室也很难有条件做大样的,这点没有办法。还有一个盖子的问题,可以考虑用 多层棉纱 透气性好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做到 过滤空气细菌的作用。

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都忽略的,就是发酵过程的碳氮比的问题,细菌对炭源和氮源的利用问题 ,我没有做研究,也不太懂怎么做,所以在配料发酵过程中,对于碳源氮源的把握就没有有个依据。我们现在固体原料接种的时候也加一些   化肥 补充氮 、加一些糖 补充碳源 ,但是 ,具体加多少合适 ,就没有研究了 ,只是凭以往的感觉和经验 。差了下资料,说 枯草芽孢杆菌碳氮比为1.4:1    ,但,具体怎么测,怎么控制就不太清楚了,不知道你们在这方面有没有研究呢?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0

回帖

242

积分

★★★

积分
24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1: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们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容器来做发酵。这挺麻烦的。

固体发酵都挺强调碳氮比,一般在1:(10~100)之内都行。我们以前测过原料和辅料的各元素含量,然后就这么直接计算碳氮比,再在这计算的基础上用实验来找到最佳培养基的配比。还有就是我们的原料来源要求尽量的便宜。
发酵将我们联系的更紧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6-9-24 1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做固体发酵 ,最基本的 就是要选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所以,我觉得对于碳氮比的控制,还是从添加的  含氮化肥,和糖 上着手。原料 的碳氮比就不去管它了。刚刚发酵了 一小批料,半吨,我把氮肥的量加了平时的三倍。 结果,氨气味好浓,估计是加多了,呵呵。不过 ,应该问题不大,拿出来晒场吹一吹应该就没事了。 等干了后,再检测一下,看芽孢菌数会不会提高点。

昨天终于把恒温水浴锅买回来了,再就让老板买个微波炉就ok啦 ,以后作检测就不用每次都等着灭菌锅灭好培养基再来做,很浪费时间。以后可以多做点培养基灭好菌,每次要用的时候就放到微波炉融化就能用了。

你说的碳氮比  1:10-100都可以,那范围不也太宽了吧 。呵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0

回帖

242

积分

★★★

积分
24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4 20: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碳氮比 1:10-100,我这是在书上看到的,呵呵,我做实验的时候开始还考虑过碳氮比,后来觉得麻烦了,就没再考虑了。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考虑的。

呵呵,你们实验室的条件越来越好了,恒温水浴锅有了,微波炉会有的。应了句老话,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嘿嘿!
发酵将我们联系的更紧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416

回帖

795

积分

★★★★

积分
795

终身成就奖

QQ
发表于 2006-9-25 16: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 我也觉得挺麻烦的 . 我们的实验室如果不花多点钱重建,再怎么样都谈不上好. 希望明年除能安装计划重建.
不过,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我觉得太慢了.  不知道自己那天才会有面包和牛奶. 呵呵
你读研二、大概也快要出来工作了吧?
空中的梦想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90

回帖

242

积分

★★★

积分
24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6 14: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希望你梦想成真呀!

恩,是的,有很多师兄师姐他们都三年级的时候出去找工作的。我们这毕业还有要求,反正是有点难度,再加上实验还刚开始做,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做好呢。而且实验结果总是不太好,郁闷呀!呵呵

你工作要进车间吗?会不会辛苦呀?我将来也想到企业里面当个技术员。
发酵将我们联系的更紧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发酵人社区发酵技术论坛,发酵产品,发酵工艺,发酵服务 ( 沪ICP备16030267号

GMT+8, 2025-5-4 02:48 , Processed in 0.18687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